
(紫禁城。摄于景山公园)
庚子事变祸首结局(下)
毓贤
毓贤,满人,时任山西巡抚,此人在山西杀人最多。1900年9月两宫于往西安途中,即颁旨将毓贤革职发配新疆。毓贤时正患病,他将八十多岁老母留在太原,携一妾起身赶赴新疆。至兰州,朝廷再下谕旨,改处即行正法。毓贤接旨后面无人色,毫无山西巡抚任内的凶狂之象。行刑前一天毓贤病重,走路皆靠人搀扶。当时兰州士绅于刑场挂一红绸,以敬毓贤。街上亦有人张贴文告,请求赦毓贤一死。但毓贤心知肚明,论罪责当必死无疑。当晚他提笔书写自己行径,其中言称,死乃极光荣之事,自己为忠节而死,百姓不必干涉。
随后又书写两轴以作遗笔:“人臣殉国,妻妾殉夫,孰言为人不当如是耶?所悲者,老母年垂九十,幼女甫七龄,无人事养。为人子者,何地自容?皇上所命,臣下理当遵行。予前杀人,今予被杀,夫复何言!所疚者,予位至封疆,经历三省,未为国家立功,涓滴无补,有负朝廷厚恩耳。”
又写一纸云:“人臣负罪当诛,予此时心无他念,唯思一死足以为荣。深愿速死,免受监牢之罪。太后之恩极重,予无以报。但诚心冀望朝臣中,设法挽回国运,解除太后之忧。
毓贤以上所书虽有夸张,亦非尽属虚妄。其为人虽极其残酷,操守却非常廉洁。他身后无一钱,发送时竟无钱置新衣装殓。
1901年2月24日,毓贤令随行小妾自尽。午后,监斩官何福堃来到什字观叫出毓贤,刽子手举刀即砍。毓贤倒地后未死,连呼但求速死,其仆人见他受罪,上前帮他气绝并收尸发送。毓贤时年59岁。
启秀
启秀,满人,同治朝进士。时任军机大臣、礼部尚书。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不久,启秀即被日军捕获。庆王奕劻与日军斡旋,称启秀家有年高老母无人照料,日军遂将启秀释放。
不久,启秀老母身故。奕劻根据事态进展,劝启秀自尽,称死于此时,岂不忠孝两全?但启秀不听庆王所言。数月后,朝廷谕旨处启秀正法。日军为他设宴送行,并答应照料其家属。启秀接旨时问:“这是谁的命令?”答:“有上谕,自西安来。”启秀曰:“是太后的旨意,不是洋人的意思,我死而无怨。”遂整肃衣冠赴菜市口刑场。时1901年2月,启秀62岁。
徐桐、徐承煜
徐承煜,汉军正蓝旗人,大学士徐桐之子,时任刑部侍郎兼署礼部侍郎。徐桐系道光朝进士,翰林出身,他厌恶新学仇视洋人。庚子事变前,李家驹时任京师大学堂提调,创办新学。严修主张开经济特科,广招人才。此二人皆系徐桐门生。徐桐于其宅邸大门贴一纸条,写明拒绝李家驹、严修二人进见。其宅在东交民巷,徐桐